2.结果与分析 2.1杀虫灯诱杀主要益害虫种类及数量 经固定一盏灯监测分类统计诱杀水稻主要害虫有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粘虫、二化螟、稻叶蝉、稻蜷类和金龟子。其中,以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为主,分别占诱杀主要害虫数量的56.38%和39.51%,二者占总诱杀量的90%以上。一个生育期一盏灯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4665头,平均每天诱杀害虫48.59头。如以10盏灯计算,一个生育期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46650头,可有效缓减后期化学防治压力。杀虫灯对天敌危害较小,一个生育期仅诱杀益虫18头,害益虫比例为259.17:1。 2.2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效果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区对稻叶瘟、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.91%、90.34%和96.18%,分别较农民自防区(72.8300,77.8200,86.7200)高出16.08、12.52和9.46百分点。方差分析显示,每个试验的专业化防治区、农民自防区及空白对照区问的防效均达极显著差异。 2.3杂糯稻间栽的统防效果 2.3.1稻瘟病 杂糯稻间栽对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较好,其中,以6行杂稻套种1行糯稻防效最好,杂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9.00%和76.92%,糯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65.36%和69.01%。 2.3.2产量 杂糯稻问栽较净栽增产明显,杂稻平均增产539.00kg/hm2,增产率为7.14%;糯稻平均增产865.00kg/hm2,增产率为17.86%。糯稻增产幅度大于杂稻。其中,以6行杂稻套种1行糯稻产量最高,杂稻产量为8508.00kg/hm2,糯稻产量为5577.00kg/hm2。 3.结束语 水稻是我国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一旦其出现病害虫的威胁,必将影响到水稻的产量与质量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之后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,通过降低施洒农药而提高病虫害的防止效果,这样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其防治成本,提高水稻作物的产量与质量。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,避免环境受到污染,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,提高我国整体发展水平。 【参考文献】 [1]樊江顺,文炳智,何海永,文家明,梁蓉,张慧,袁洁,杨学辉.水稻杂糯间栽防治稻瘟病试验示范[J].贵州农业科学,2009(09). [2]金星,谈孝凤,刘晋,唐建锋.频振式杀虫灯在主要农作物上的应用[J].贵州农业科学,2009(02). |